2025年9月20日,中国菌物产业化开发与营养健康学术研讨会在山西省太原市隆重开幕。本次大会以“科技赋能产业,菌物服务健康”为主题,旨在推动菌物产业化进程,提升公众对菌物营养价值的认知,推动菌物资源成为保障粮食安全和优化膳食结构的重要补充,助力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成为大健康与现代农业融合的核心领域。山西农业大学山西功能食品研究院院长郭尚主持开幕式。
主持人:山西农业大学山西功能食品研究院院长郭尚
山西农业大学党委书记廖允成,中国菌物学会理事长郭良栋,山西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姚继广,中国菌物学会副理事长、华中农业大学教授边银丙,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研究员郭顺星,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李泰辉,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副所长、研究员刘艳芳,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孙淑静,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研究员杨焱,华中农业大学教授黄文,华南农业大学教授莫美华,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研究员李文,东北林业大学教授刘成伟,河南大学农学院研究员马常阳,山西大学教授张永杰,甘肃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研究员赵玉卉,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韩培杰,华中农业大学副教授梅余霞,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与核农技术研究所副研究员范秀芝,山西百素珍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兵芳等领导和嘉宾出席开幕式并在前排就坐。
山西农业大学党委书记廖允成
山西农业大学党委书记廖允成山西农业大学党委书记廖允成从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与政策背景、学校在菌物学科建设与产学研融合方面的历程与成果展开叙述,他介绍,山西农业大学自1907年建校以来,在食用菌教育、科研推广和产业服务方面成绩斐然。三十年多来,培训菇农5万多人次,推广300多个食用菌优良品种,集成平菇、猴头、香菇、灵芝、虫草、白灵菇、杏鲍菇等多种食用菌产业化栽培高产配套技术,在山西省30多个县市从事食用菌科技扶贫和产业帮扶工作。面对当前国家推动食用菌提质增效、践行大食物观的重要机遇,他表示希望通过本次活动,共同探讨菌物科学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为践行大食物观、服务乡村产业振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山西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姚继广
山西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姚继广山西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姚继广表示山西依托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将菌物产业作为特色优势产业重点培育,已形成全链条发展格局,产值突破85亿元,带动近10万农户增收。习近平总书记五次考察山西,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明确指出,山西农业出路在于“特”和“优”。菌物产业,一头连着生态保护,一头连着健康民生,是兼具经济价值、生态价值与健康价值的“绿色产业”,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提升、功能食品需求增长,菌物的多糖、多肽等活性物质研究日益深入,产业从“量的积累”向“质的提升”转型趋势明显。他表示,本次研讨会以"科技赋能产业,菌物服务健康"为主题,既紧扣国家战略需求,又贴合产业发展实际,精准对接了产业发展需求与民生健康期待,希望通过本次研讨会的广泛交流,能够汇聚各方智慧和力量,共同探索菌物学领域的前沿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构建创新驱动、绿色发展、产业融合、服务民生的菌物产业发展新格局。
中国菌物学会理事长郭良栋
中国菌物学会理事长郭良栋中国菌物学会理事长郭良栋在致辞中提到,中国食用菌产业历经 40 余年发展,已成为全球第一大生产国与消费国,但目前产业多处于粗加工或初级产品阶段,正处于提质增效、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他认为,要通过精细化加工提升产品附加值,挖掘产业与人类大健康领域的关联价值,开发适配不同年龄、不同需求人群的功能性食品。针对 “食用菌产能过剩、价格下滑” 的观点,他指出,若民众餐桌每餐能包含 1 - 2 种菌菇类产品,现有产量远不能满足需求,且与玉米、小麦、大米等粮食产量相比差距显著,核心问题在于未充分挖掘其精细功能属性。此次研讨会核心目标是推动专家学者的新技术向产业转化,助力产业发展,山西作为中国重要的食用菌产业大省,具备良好的研究基础与历史积淀;表示中国菌物学会将一如既往支持山西食用菌产业发展,为该产业在山西的推进贡献力量。
本次研讨会会期三天,设"菌物产业化开发研讨会"和"菌物营养健康研讨会"两个专题论坛,涵盖食用菌精深加工技术与产业化实践、灵芝多糖等药用真菌活性成分评价及产业化应用、桑黄类真菌活性资源发掘与开发、酿造微生物多样性利用及饲料蛋白生产创新应用等多个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