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参会代表前往吉林桑黄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桑黄种植基地和桑黄科技示范基地参观考察。
“咱们栽培的桑黄主要是杨树桑黄,现已统称为瓦尼桑黄,品种源自长白山天然野生杨树黄!” 基地负责人向参会代表详细介绍了桑黄品种的核心优势。据介绍,集团团队从长白山采集野生桑黄后,历经分离、选优等多道关键工序,成功培育出稳定的栽培母种与基菌;再通过二级菌种、三级菌种培养,最终制成可直接用于棚内栽培的四级栽培菌。
大棚内,参会代表清晰看到不同生长年限的桑黄特征:紧贴栽培带、颜色深近黑色的是一年生桑黄,向外延展的深褐色部分为二年生,最外层金色部分则是三年生。“经过 3 年生长,菌包内有效成分基本消耗完毕,此时采收的桑黄从经济效益、营养价值来看都是最佳状态!” 负责人的讲解让参会代表对桑黄生长周期有了直观认知。
“桑黄栽培关键要抓‘三要素’:湿度、温度、通风,缺一不可!” 负责人现场演示了环境调控要点:出黄阶段需将湿度稳定在 90% 左右,生长期湿度保持在 85%;最适宜生长温度为 28-32℃,若体感温度超过 32、33℃,需及时通风降温;通风管理则结合 “体感判断”,若进入棚内感觉发闷、呼吸不畅,便可通过两侧卷门杆开启通风,确保棚内空气流通、容氧量充足。
从初期依赖温湿度计监测,到如今积累丰富经验实现 “精准调控”,基地的标准化管理流程让参会代表印象深刻。
“褐色和黄色部分,哪个品质更好?每袋的产量大概多少?” 面对参会代表的疑问,负责人给出解答:“从总体营养成分来看,褐色部分含量更丰富。目前咱们每袋桑黄产量稳定在二两左右,既能保证品质,又能实现规模化收益。”
针对大家最关心的市场问题,负责人表示:“当前桑黄市场处于‘卖方市场上升期’,需求持续增长。集团已布局深加工领域,多款深加工产品正逐步推向市场,未来将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提升桑黄产业附加值。”
桑黄作为“森林黄金”,在药用和保健市场前景极为广阔。近年来,和龙市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资源禀赋,坚持把桑黄产业作为重点特色优势产业来抓,先后获评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和龙桑黄科技小院获评全国最美科技小院。目前,和龙市共有桑黄大棚2000栋,种植面积超130公顷,年产桑黄150吨,栽培规模、产量、精深加工水平位居全国首位,桑黄产业正展现出蓬勃的发展活力与广阔的市场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