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 » 病虫防治 » 正文

    香菇出菇阶段病虫害防治


    【发布日期】:2025-10-29  【来源】:杨峪河镇人民政府
    【核心提示】:香菇出菇期坚持“预防为主、物理优先、化学为辅”原则:温度15–22℃、湿80%–90%并定时通风,防虫网+黄板阻断害虫,绿霉、链孢霉早用石灰水或酒精点涂,菇蚊蝇用Bt或苦参碱、蛞蝓人工诱杀+石灰隔离,采收前7天禁化学药,确保菇面洁净、商品安全。

    香菇出菇阶段病虫害防治的核心是“预防为主、物理优先、化学为辅”,需重点防控杂菌和虫害两大威胁。

    一、主要病虫害防控方法

    (一)主要病害防治

    杂菌是出菇期的主要威胁,会与香菇争夺营养并污染菌棒。

    1.绿霉:菌棒或子实体表面出现绿色霉层,扩散迅速。

    预防:保持菇房通风干燥,避免菌棒表面长时间潮湿;及时清理破损、污染的菌棒。

    防治:立即通风降湿,初期用5%石灰水或0.1%多菌灵溶液涂抹污染部位;严重时直接移除并深埋处理,防止孢子扩散。

    2.链孢霉:产生大量橘红色或粉红色孢子,喜高温高湿。

    预防:严格控制菇房温度在25℃以下,降低空气湿度至 85% 以内;减少菇房内伤口菌棒数量。

    防治:发现后立即用塑料袋包裹移除,对污染区域用75% 酒精喷雾消毒。

    (二)主要虫害防治

    虫害不仅啃食子实体,还会传播杂菌,需提前预防。

    1.菇蚊、菇蝇:幼虫(蛆)蛀食菌棒和子实体,成虫携带病菌。

    预防:安装40目以上防虫网,阻止成虫飞入;菇房门口放置粘虫板(黄色优先)诱杀成虫。

    防治:幼虫期可喷施苏云金杆菌制剂,安全无残留;成虫密度高时,用0.3%苦参碱水剂喷雾。

    2.蛞蝓:无壳,身体柔软,呈灰褐色或灰白色,体长2-3厘米,爬行后会留下银白色黏液痕迹。

    预防:保持菇房通风,地面避免积水;清理菇房周边杂草、腐叶,消除其隐蔽场所;地面四周及菌棒架底部撒一圈生石灰。

    防治:用镊子夹取后放入盐水或生石灰中杀灭,或者用白菜叶、生菜叶铺在地面,次日收集叶片及附着的蛞蝓。

    二、综合防治核心原则

    (一)环境调控是基础:出菇期保持菇房“通风良好、温湿度稳定”。温度控制在15-22℃,空气湿度 80%-90%,每天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以上,避免闷湿环境。

    (二)物理防治最优先:优先使用防虫网、粘虫板、人工清理等无残留方式,减少化学药剂对香菇品质的影响,尤其在采收前7天内禁止使用化学农药。

    (三)药剂选择要安全:必须选用低毒、低残留、符合食品健康的药剂,如多菌灵、苦参碱、Bt制剂等,严格按照说明书控制用量和安全间隔期。



     
     
    [ 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