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铜钱镇坚持党建引领,将食用菌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通过创新模式、延伸链条、拓展销路,推动香菇、木耳等特色产业提质增效,走出了一条"组织强、产业兴、百姓富"的发展新路。
党建引领,绘就产业发展蓝图。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党建引领、资产盘活、项目带动、村企联办、群众参与”为思路,积极探索村集体经济抱团发展模式。镇党委政府充分发挥统揽全局作用,聚焦产业结构调整,立足自然资源禀赋,精准发力,将食用菌产业打造为群众增收、村集体创收的“试金石”。
创新模式,激活产业发展动能。在双河、天池、铜钱坝等村,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盘活闲置土地资源,搭建村群共富平台。铜钱坝村利用黑木耳产业“短、频、快”特点,结合庭院经济,发展地栽木耳25000袋,预计产值6万余元,带动村内闲置劳动力就近就业。双河、天池等村搭建食用菌种植大棚18座,点种香菇4300架,预计产值达108万元,链接农户165名,其中脱贫户、监测户79人,真正让群众在家门口端上“产业饭碗”。
延伸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镇党委政府着力做好"土特产"文章,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在铜钱坝村建成云岭农土特产品加工厂,建立"村集体+合作社+能人大户"利益联结机制,形成收购、生产、加工、购销一体化经营模式。通过精深加工提升产品附加值,让传统产业焕发新生机。加工生产的特色产品已成功入驻康县各大超市及电商平台,实现从"原字号"向"制成品"的转型升级。
数字赋能,开拓销售新渠道。抢抓数字经济机遇,创新"党建引领+电商赋能"发展模式。组建由镇主要领导牵头的直播工作专班,将直播间搬进菌棚,让手机变身"新农具"。累计开展直播280余场,销售额达800万余元,有效破解农产品销路难题。通过"云端赶大集"等直播活动,单场销售额近2万元,让深山优质菌菇直达城市餐桌。
如今,走进铜钱镇的食用菌种植基地,一排排菌棒整齐排列,肉嘟嘟的木耳破袋而出,长势喜人。村民们穿梭其间,娴熟地采摘着大自然的馈赠,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这派繁忙景象,正是党建引领产业振兴的生动写照。
下一步,铜钱镇将继续深化"党建+"模式,以链式思维推动食用菌产业向特色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不断完善联农带农机制,让小小的"菌菇"真正成为群众增收的"致富伞"、乡村振兴的"金色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