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东麓,吉林省汪清县,是中国著名的木耳之乡。远处是青山,山下是造福当地的黑木耳企业——桃源小木耳实业有限公司。
这里不仅有优良的水质,适宜的昼夜温差,还有高达89%的森林覆盖率,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使汪清黑木耳生长周期更长,子实更加饱满,肉厚色黑、耳瓣舒展,相较于其他地区生产的木耳质量更好,微量元素含量更高,更加绿色、健康。“东北好木耳,汪清占大半”,汪清实现了小木耳,大产业的愿景规划。
汪清桃源小木耳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孙永芳是返乡创业者,自建厂之初,她就立足汪清得天独厚的资源和环境优势,以保障黑木耳产业服务水平、产品质量,推动黑木耳产业可持续发展和品牌价值提升为导向,将“做世界最好的有机木耳”作为生产标准。
汪清一直以来以其优质的木耳资源闻名,然而,传统的木耳生产方式往往依赖大量的人力,不仅生产效率低下,品质和产量也难以保证,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汪清黑木耳品牌化发展之路。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桃源小木耳实业有限公司组织技术人员与有经验的种植专家探讨整个黑木耳生产的关键环节和关键技术,了解在实现全程自动化中遇到的技术瓶颈,经与国内顶尖科研企业合作,将工业4.0技术运用到菌包生产这一关键环节,成功研发出一条从拌料、装袋、灭菌到培养全程自动化的菌包加工生产线,可日产黑木耳三级菌棒15万袋,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获得国内专利30余项,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如今,走进桃源小木耳现代化农业产业园黑木耳三级菌包智能无人生产车间,智能拌料系统、智能装袋窝口插棒系统、智能自动上下架机、智能无人AGV叉车、智能输送线、智能高温高压灭菌柜、智能接菌机、智能防酸败菌种制作设备等闻所未闻的智能设备都可以按照智能管理系统既定设置程序有序运行,从上料、拌料、接菌、装袋、成筐、运送、灭菌、培养、摆袋,这一整套生产流程全部实现了自动化,确保产品在严格的无菌环境下生产,避免了细菌和杂质的污染,从而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和一致性,为实现黑木耳标准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数字化与标准化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通过多次反复试验、比对、检测,我们已成功采集并整理出了一套黑木耳菌包加工各个生产环节的标准数据值,比如拌料时小料配比达到多少菌包营养最充足,装袋时菌袋规格达到多少菌包生长最充分,培养时温度、湿度达到多少杂菌率最低等等,这些数据的采集和智能化应用,不仅提高了黑木耳产品的品质,还为菌包生产线批量推广复制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孙永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