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产业动态 » 正文

    海南发现中国辣牛肝菌亚科3个新物种


    【发布日期】:2025-10-28  【来源】:南海网、新海南客户端
    【核心提示】:海南师大曾念开团队在海南昌江、五指山发现橙鳞、褐盖、玫瑰3个辣牛肝菌新种,并首次记录腐生牛肝菌琼岛分布;研究夯实中华腐生牛肝菌近缘类群驯化基础,为海南野生菌资源产业化提供新种质。

    南海网、新海南客户端10月28日消息(记者 谭琦)可人工栽培的中华腐生牛肝菌家族上新了!

    日前,海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热带岛屿生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曾念开团队联合国内学者对中华腐生牛肝菌所在的亚科级家族成员——中国辣牛肝菌亚科真菌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该亚科发现4个新物种,其中3个在海南发现,分别是:橙鳞辣牛肝菌、褐盖辣牛肝菌和玫瑰辣牛肝菌。

    橙鳞辣牛肝菌。曾念开 摄

    据悉,辣牛肝菌亚科是牛肝菌科中最早分化的类群之一,在中国共有16个物种,其中辣牛肝菌属12种,腐生牛肝菌属2种,叉褶牛肝菌属2种。来自昌江的橙鳞辣牛肝菌和褐盖辣牛肝菌,以及来自五指山的玫瑰辣牛肝菌是此次研究发现的新物种。此外,中华腐生牛肝菌的近缘物种即腐生牛肝菌也首次在海南发现有分布。

    褐盖辣牛肝菌。曾念开 摄

    据介绍,橙鳞辣牛肝菌子实体小型,菌盖表面覆盖橙色至红褐色鳞片,子实层体表面红橙色或红褐色,菌盖表皮毛皮型;褐盖辣牛肝菌菌盖浅棕色至棕色,菌肉黄白色、受伤后不变色,子实层体表面黄色,菌柄顶端红褐色,菌盖表皮交织毛皮型;玫瑰辣牛肝菌菌盖粉红色至深红色、表面具有鳞片,子实层体表面黄色、受伤后变为蓝色,菌肉淡黄色、受伤后变为蓝色,担孢子宽椭圆形至长椭圆形,菌盖表皮毛皮型。

    玫瑰辣牛肝菌。曾念开 摄

    在此之前,曾念开团队通过形态解剖学和系统发育学分析,精准鉴定了中华腐生牛肝菌,成为第二个可进行产业化栽培的牛肝菌种类。它不仅生长迅速、抗杂能力强,还展现出极高的转化效率,被认为是新型食用菌产业的潜力之星。

    “本研究不仅拓展了我们对辣牛肝菌亚科系统演化与物种多样性的认识,也为未来人工驯化、食药用菌资源开发奠定了基础。”海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曾念开介绍,每一个新物种的发现,都可能成为下一个“中华腐生牛肝菌”式的突破。


     
     
    [ 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