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温度、湿度、二氧化碳各方面都能在大屏上控制,完全不受天气影响。”今年6月,原州区官厅镇薛庄村引入食用菌“智慧云仓”,在舱内培育灵芝、金耳等珍贵食用菌,一幅“科技兴菌”的乡村振兴图景正在这里徐徐展开。
近日,记者走进薛庄村采摘园,6座食用菌“智慧云仓”整齐摆放,方舱内部,暖湿气流夹杂着菌香扑面而来,与室外形成鲜明对比。仓顶布满精密线缆与传感器,多层架子上的灵芝菌包排列整齐,环绕的LED灯带发出柔和光线,尽显“科技范儿”。
“以前的传统大棚只能种植平菇和香菇,品种比较单一,对生长环境要求苛刻的灵芝等珍贵品种,完全不敢尝试。”薛庄村采摘园大棚经理曹世荣介绍,智慧云仓的落地彻底打破了这一发展瓶颈。
这些由铁皮集装箱改造的方舱不仅可一次性吊装到位,还藏着一套完整的“科技种植系统”,每个云仓模块都是一个基于远程调控、视觉系统和食用菌生长模型数据库支持的自动化、智能化的高度集成的智慧植物工厂,通过智能系统协同运作,把环境参数牢牢锁定在最佳范围,真正实现了“零人工操作、无污染、高效率”的智能化管理。
“以前种普通蘑菇都得天天守着大棚,生怕天气突变影响收成,现在管理这些珍贵食用菌反而更轻松。”曹世荣表示,智慧云仓里培育的食用菌品质更高、产量更高。眼下,薛庄村智慧云仓的首批食用菌已成熟,菌盖厚实、纹路清晰,吸引周边居民和游客争相购买,其中灵芝孢子粉已卖出2万余元。
曹世荣表示,下一步将重点探索“线上+线下”融合的推介销售模式,真正让“科技菌菇”成为乡村共富的新引擎。从以前的“靠天吃饭”到如今的“数据种田”,薛庄村的“智慧云仓”正以科技之力,让珍贵食用菌在黄土塬上绽放出致富新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