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清风送爽,凤城大坝草菇种植基地内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放眼望去,10亩草菇菌丝在土壤中肆意生长,发育态势良好。其中6亩首批试验种植区的草菇更是率先破土而出,胖乎乎的菌菇簇拥着冒出地面,长势喜人,仿佛在向人们宣告:今年草菇产业将迎来丰收之年。
走进种植大棚,一股浓郁的菌香扑面而来,让人瞬间沉醉在这份“丰收的味道”里。俯身细瞧,一个个刚出土的小草菇,顶着毛茸茸的灰褐色“小脑袋”,菌盖饱满、菌柄挺拔,模样憨态可掬,格外惹人喜爱。棚内的采摘工人们早已忙碌起来,他们手持小筐,熟练地穿梭在整齐排列的菌架之间。只见工人手指轻轻掐住草菇根部,稍一用力扭转,整朵新鲜的草菇便稳稳落入筐中,动作行云流水,尽显娴熟技艺。
“今年我们长军菌业在凤城大坝重点打造了6个草菇种植大棚,这是我们首次尝试规模化种植草菇。”草菇基地负责人赵长春笑着介绍。“按照目前的生长情况估算,亩产预计可达4000斤,而且草菇市场行情十分火爆,鲜菇零售每斤可以达到15到20元,产品一经上市就供不应求,我们的干菇主要销往四川、广州、深圳等地,客户订单源源不断。”
草菇的丰收,不仅为基地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更成为本地村民增收致富的“金钥匙”。基地优先吸纳周边村民就业,为大家提供了家门口的工作机会,让村民们实现“顾家、赚钱两不误”。“我家就住在附近村子,来这种菌子有三年时间了。现在主要是在草菇基地里负责日常管护和摘草菇,一个月下来也能有不少,现在技术也会了,也想自己种几亩试试,日子越过越有盼头!”村民宋阿姨一边忙着采摘,一边乐呵呵地说,脸上满是幸福的笑容。
如今,丰收的菌香早已弥漫在凤城大坝的田间地头,一个个鲜嫩饱满的草菇,承载着村民们的致富期盼,从大棚走向全国各地的农贸市场,最终端上千家万户的餐桌。草菇产业的兴起,让乡亲们的“钱袋子”越来越鼓,也为凤城大坝铺就了一条充满希望的乡村致富路。
发展一项特色产业,就能带富一方百姓。近年来,凤城街道深度挖掘本地资源优势,将发展特色农业作为推动产业振兴、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通过建起“企业+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通过提供就业岗位、传授种植经验,让村民从产业发展中直接受益。大力推进农产品规模化、产业化、特色化和品牌化生产经营,不断提升农业综合效益,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新活力,让更多村民在产业发展中共享红利,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