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产业动态 » 正文

    【乡村振兴】高原上种出“致富菇”


    【发布日期】:2025-09-26  【来源】:海东日报
    【核心提示】:青海海东化隆县利用冷凉气候优势,在德恒隆乡哇加滩村建成44.33公顷现代化智慧农业园区,种植8个食用菌大棚,平均单棚一次出菇3400斤、日收入1.6万元,吸纳30名农户家门口就业,月增收四五千元,形成集菌棒加工、种植、冷链于一体的“高原反季节珍稀菇”产业链,成为化隆乡村振兴“绿色引擎”。

    秋日的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寒意渐浓,德恒隆乡哇加滩村的食用菌大棚里,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丰收景象——整齐码放的菌包上,一簇簇鲜嫩肥厚的蘑菇冒着头,工人们穿梭其间,手起菇落间装满一个个筐子,分拣、装箱一气呵成,新鲜的菌菇正等着发往上海市、河北省等地的市场。

    “以前去外地打工,一年到头回不了家,现在在家门口上班,一个月能挣四五千块,还能照顾老人孩子,心里踏实!”哇加滩村村民马乙海牙一边麻利地采摘蘑菇,一边笑着算起“幸福账”。

    和马乙海牙一样,采收时节,哇加滩现代化智慧农业示范园(以下简称“园区”)会吸纳周边村上的30名农户在这里务工,不仅确保了食用菌的新鲜度和供应量,也让农户在家门口端上“稳稳的饭碗”。

    让乡亲们实现“务工增收两不误”的,正是化隆县重点打造的哇加滩现代化智慧农业园区。“园区占地44.33公顷,集菌棒加工、种植、冷链仓储于一体,从今年2月开始种了8个棚。”园区负责人金梅算起收成,语气里满是底气,“平均每个棚一次能出菇3400斤,一天收入就有16000元!新鲜菌菇除了供本地,还能卖到上海市、河北省等地,根本不愁销路。”

    能在高原寒土上种出“致富菇”,靠的是化隆县因地制宜的“巧心思”。这里气候冷凉,正好契合食用菌反季节种植的需求,突出了“珍、稀、名、优”的特色,让设施农业在高原上有了差异化优势。

    为了让产业真正扎根,化隆县农业农村和科技局更是全程“保驾护航”,通过项目扶持、引进技术人才、开展技术指导等方式,帮助园区拓展品种、提升产量,把“小蘑菇”做成了“大产业”。

    如今,哇加滩的食用菌大棚里,不仅长出了鲜嫩的菌菇,更“长”出了乡亲们的好日子。从一粒种子到一条集研发、种植、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化隆县正把生态优势变成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让“绿色引擎”在乡村振兴的路上越转越稳,带动更多群众在增收致富的道路上快步前行。


     
     
    [ 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