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曲江区锚定乡村振兴战略目标,聚焦食用菌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定位,坚持党建引领,深耕“聚才、育才、用才”三维发力,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实现食用菌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2024年全区食用菌年产量超5万吨、产值超10亿元,全产业链综合总产值突破30亿元,带动7500余户农户增收,曲江区已成为广东省食用菌种植规模及产量最大的县区。
党建搭台助推产业唱戏
坚持党建引领与招商引资相结合,出台《曲江区食用菌产业发展奖补方案》,申请食用菌奖补资金530余万元,引进食用菌龙头企业,成功创建全省首个食用菌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全区已形成集研发中心攻克技术、标准化菇房保障生产、冷链物流直达市场、电商平台拓宽销路等七大环节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坚持试点先行、全域辐射发展思路,以“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在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线路上选取10个村(居)成为首批“试验田”,由村党组织主动牵头,鼓励党员带头种植食用菌、成立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充实懂技术的专业干部,一批“蘑菇书记”“菌菇社长”脱颖而出,成为全区“党建促产”的“样板间”。目前,10个试点村全部投产,试点村年均亩产增收1.2万元,10个试点村集体总收入达120万元;带动1200余名农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年收入超5万元;吸引6300余户农户参与种植,户均年收入超2万元。
平台聚力赋能产业升级
推行“不为所有、但为所用”聚才用才理念,构建“平台支撑+产才融合”工作机制,通过博士工作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人才驿站等平台,柔性引进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广东省农科院研究员等国家级、省部级专家人才15名,建立了广东省第一个食用菌研究中心,聚焦食用菌遗传育种和产业化应用,成功培育出高产抗病的“曲江1号”香菇、“星河1号”真姬菇等新菌种,并荣获国家专利,同步开发香菇酱、杏鲍菇脆片等8类深加工产品,实现食用菌产业从“初级种植”向“精深加工”转型升级,产业价值倍增。
联动平台协同发力,依托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韶关配送中心、中国(广东韶关)RCEP食用菌国际采购交易中心等平台,将产品销往粤港澳大湾区、东南亚、欧美等国家和地区,2024年7月300公斤香酥白玉菇经RCEP韶关平台出口美国,实现曲江农产品批量出口欧美“零的突破”。目前,全区食用菌出口产值约1亿元,销售额约3.5亿元,“小蘑菇”闯出海外“大市场”。
育才用才激活发展潜能
为培育支撑食用菌产业发展的“主力军”,积极整合各方资源,构建“培训中心+基地实训+田间课堂”三级培育体系,邀请省农科院、华南农业大学、龙头企业等专家人才组建技术服务队,针对种植户、合作社骨干等乡土人才和企业专业技术人才等不同群体,采取人才驿站理论课堂、企业基地技术实训、一线菇农手把手带教等方式,每年开展精准化技术培训近70场,累计培训2000余人次。
充分挖掘本地“土专家”“田秀才”“乡创客”的资源优势,今年以来,邀请熟悉本地气候、土壤特性的“土专家”担任田间技术顾问,指导菇农解决菌棒培育、出菇管理等实操难题90余件,帮助种植户减少损失超10万元;依托 “田秀才”种植经验,总结推广“低成本高效种植法”“病害绿色防治技术”等本土化技术方案,使香菇平均亩产量提升20%;支持“乡创客”探索产业融合新模式,打造了集技术示范、实践教学、文化展示于一体的特色菌业研学基地2个,形成“人才赋能产业、产业反哺乡村”的良性循环,为曲江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