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产业动态 » 正文

    湖北罗田:一个县成就百亿中药材产值


    【发布日期】:2025-09-17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核心提示】:湖北黄冈市罗田县依托657种中药材资源、25万亩种植面积,建成大别山道地药材产业园、菌种厂、智慧园等配套,茯苓、天麻产量分别占全国1/5、1/6,年交易5亿元,加工产值30亿元,2026年全产业链产值将破百亿元,林下“不砍树也能富”模式获国家林草局点赞。

    一个县成就百亿中药材产值

    ——湖北罗田从中药材资源大县迈向产业强县

    中药材次第采收,大别山道地药材产业园人来车往,三省八县在此交易,客商购买鲜货,企业趁鲜加工。

    大别山区是湖北“三大药库”之一。全省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划定的六大片区,其中之一即是“鄂东北大别山林下中药材、红色旅游发展区”。

    地处大别山南麓的湖北省罗田县,既是全省中药材资源大县,也是全国中药材重点产区。

    罗田拥有中药材657种,其中常年进入市场交易的163种。截至2024年底,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25万亩,折干总产量6.14万吨,种植产值达27亿元、加工产值达30亿元,全县农业总产值的1/4来自中药材种植。

    目前,这一支柱产业仍在发力。

    罗田有实力

    大自然钟爱罗田。北纬30度的特殊气候,大别山的多样地貌,成就了多样的生物、丰富的资源。

    据《罗田县志》记载,罗田在元朝即有茯苓人工种植,清乾隆年间开始以“九资河茯苓”牌号向海外销售。1915年,“九资河茯苓”在美国旧金山万国商品博览会上获金奖;1977年,罗田被定为全国茯苓外贸出口基地。

    如今,罗田拥有九资河茯苓、罗田天麻、罗田苍术、罗田金银花四大中药材国家级地标产品,其中九资河茯苓、罗田天麻入选湖北“十大楚药”。

    罗田茯苓年折干产量1.7万吨、占全国的1/5,天麻年产量0.74万吨、占全国的1/6,均对全国市场行情有一定的话语权。

    目前,全县有中药材种植、加工龙头企业13家,新型市场主体245家。中成药、中药饮片、保健食品、保健饮品、养生药膳、天麻旅游产品形成系列。

    预计到2026年,罗田中药材种植面积将进一步扩大,中药材全产业链产值将超过100亿元。

    配套有保障

    9月26日,大别山道地药材产业园开园将满一年。9—12月,药材交易市场每日开市交易鲜货,其他时间则每月逢“6”开市交易干货。

    产业园由国投集团全资子公司罗田县农投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建设,总投资约5.5亿元,集科研、种植、加工、交易、展示、服务于一体。

    目前,产业园已招引11家加工企业入驻,9个地下冻库满负荷储存,药材交易市场年交易额达5亿元,入园企业年中药材趁鲜加工达3万吨,加工产值达10亿元。

    道地药材供应链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龙说,入园交易价格透明、没有拖欠。企业可以趁鲜加工,农民收益得到保障。相比开园之前,价格上涨了30%左右。

    入园企业生产贷款按2%的利率给予贴息,收购商按交易额的2‰给予补助。张龙说,未来要发展订单农业,实行保护价收购。

    产业园只是罗田中药材产业发展配套项目建设的一部分。同是农投公司,投资3.5亿元建设罗田县农业智慧园,其中有中药材检验检测中心、地标优品销售展示中心和电商直播中心;投资7000万元建设大别山菌种研发生产基地(菌种厂),主要开展天麻、茯苓等药材菌种生产;投资1500万元建设2500亩天麻、茯苓良种繁育种植基地。

    政策有支持

    2024年,罗田县政府办公室印发通知,推出《关于支持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

    政策含金量十足。

    若干措施有效期两年,中药材种植、加工、产品流通、技术创新、品牌建设5个方面10小项,均有资金“补助”“奖补”和“奖励”。

    比如,对新建茯苓、天麻种植面积连片达到50亩以上的标准化种植基地,按每亩500元标准奖补;对新建其他道地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面积连片达到100亩、300亩以上的,分别按每亩300元、400元标准奖补。

    比如,对当年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一次性分别奖励20万元、10万元、5万元;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市级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每个一次性分别奖励10万元、5万元、3万元。

    比如,对开展天麻、茯苓代料栽培等新技术新品种种植推广示范的,规模在5亩以上的,按每亩1500元标准奖补;对引进适宜的中药材品种开展林下套种、农光互补等新模式推广示范,规模在50亩以上的,按每亩500元标准奖补。

    巧用林环境

    薄刀峰林场海拔1050米的林下,清理后的林间有叠起的土垅,周边的树上挂着黄色的粘虫板,外围则有防护网防止人畜进入。

    这是天麻良种繁育基地。

    1亩育种可以供20亩天麻种植。高海拔育种低海拔种植,天麻的产量会提高。而天麻种植,以海拔800米以上的林下为最适宜。

    目前,罗田的茯苓基本种在林地,中药材种植正从传统的平原向高海拔山区延伸,从传统的田间栽培转向林地仿野生种植。

    罗田是湖北深化集体林改示范县、省级林木采伐改革试点县,改革后的3家国有林场正以“林场+企业”等形式加入中药材产业发展。

    目前,3家国有林场共在林间套种天麻、茯苓2110多亩,利用幼林地、竹林地发展黄精、苍术等中药材种植350亩,同步饲养土蜂、林下种茶、发展油茶,年实现林下经济综合收入4000多万元。

    天麻不能重茬,传统方式“种2空8”;茯苓、天麻种植均要消耗大量栎类资源。

    罗田正在变得不同。

    传统上,天麻种植菌棒横摆,如今改为竖放,投入减少20%,产量提高20%。茯苓代料栽培不仅使林下空间利用率提升40%,木料消耗也从每株7.5公斤降至2—3公斤。

    传统上,种过天麻就要换个地方,需要重新修路、清理林地。如今,试验桶装天麻栽培技术,前一茬天麻采挖后,只需把在菌种厂装好的桶重新摆上,覆土养护即可。

    桶装天麻还有一个好处。种在林下,天麻要吸收水分,树也要吸收水分,越是天旱二者争水越厉害。桶装以后,天麻和树根隔绝,避免了争水。今年,薄刀峰林场还将引水上山,实现对林下天麻自动喷水。

    节约和成本意识无处不在。种植天麻、茯苓的废料不会随意丢弃,要收集起来拉去烧锅炉,用于烘干鲜货。‌

    “林场+企业”“订单+保单”“林场+农户”,始于国有林场的‌技术试验与科技创新正快速溢向周边,惠及更多农民、整个产业。

    国家林草局调研指出,这种“不砍树也能富”的发展模式,为国有林场改革和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借鉴。(陈永生 李飚 杨光明)


     
     
    [ 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