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产业动态 » 正文

    贵州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举办红托竹荪、天麻观摩培训会 推动特色产业提质增效


    【发布日期】:2025-08-25  【来源】: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作者】:?记者 张云开
    【核心提示】:本文报道了2025年8月18日在贵州省长顺县举行的红托竹荪、天麻观摩培训会。会议由贵州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主办,来自全省的150余名代表参加。文章详细介绍了现场观摩、技术培训和产业分析等内容,展示了科技赋能林下经济的成果,以及红托竹荪和天麻产业的发展潜力和未来规划。通过科技成果的应用,红托竹荪和天麻的栽培周期大幅缩短,产量和质量显著提高,为贵州省打造百亿级绿色产业链提供了有力支持。

    8 月18日,由贵州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主办的 2025 年长顺县红托竹荪、天麻观摩培训会在长顺县成功举行。来自全省农业科研机构、农技推广部门、生产经营主体的 150 余名代表齐聚一堂,通过现场观摩、技术培训和经验交流,共商红托竹荪和天麻产业高质量发展大计。省农科院科研管理处、黔南州农业农村局、长顺县人民政府等单位相关领导出席活动。

    现场观摩:科技赋能林下经济

    活动当日,参会人员深入广顺镇贵州天仁乙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试验示范基地,实地观摩公司引进转化体系依托单位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红托竹荪和天麻科技成果的成效。该基地采用简易大棚和松林下菌棒法种植红托竹荪和天麻,其中40多亩3万多盆的天麻预计亩产7000斤,100余亩的红托竹荪亩产1500斤。

    在菌棒厂,公司总经理任文平详细介绍了公司引进转化科技成果菌种菌棒生产情况及优质菌种菌棒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在简易大棚内观摩红托竹荪,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竹荪类食用菌岗位专家、省农科院品资所副研究员、省体系天麻竹荪团队核心成员龚光禄详细介绍“红托竹荪菌包脱袋覆土栽培技术”;在松林下观摩天麻,省农科院品资所副研究员、省体系天麻竹荪团队核心成员黄万兵详细介绍“天麻菌棒熟料栽培技术”和“天麻熟生混合料栽培技术”。

    “体系选育的红托竹荪新品种黔优1号、黔荪yzs020和黔丰1号、天麻伴生蜜环菌46号等优良品种,液体菌种和袋料菌棒高效繁育技术,菌棒栽培技术等科技成果在公司集成应用,菌种菌棒质量稳定性和一致性好,红托竹荪栽培周期由传统段木生料栽培的18个月缩短至6个月内,菌材转化率由不足20%提升到50%以上;商品天麻栽培周期由传统段木生料栽培的1年缩短至4个月,菌材转化率由不足20%提升到100%以上。

    红托竹荪和天麻适栽环境大大扩大,可林下、大棚等多模式栽培;转化率的提高,节约了菌材,降低了产业发展对生态的压力” 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省体系天麻竹荪团队领衔人、省农科院生技所研究员、省菌物学会理事长朱国胜介绍,该体系研发的 "黔荪 yzs020" 红托竹荪新品种在2025年入选省十大农业主导品种,“红托竹荪菌包脱袋覆土栽培技术”入选2022年省十大农业主推技术,集成应用于林下种植亩均综合收益突破6万元;“天麻菌棒熟料栽培技术”应用于林下种植每棒产量超过1斤,“天麻熟生混合料栽培技术”应用于林下钵式栽培每钵的产量超过3斤。

    技术培训:破解产业发展瓶颈

    在长顺县广顺镇培训现场,来自省农科院的专家团队围绕产业链关键环节展开系统授课。针对红托竹荪生长周期长、病虫害防控难的问题,专家重点讲解了新型生物防治技术和采收分级标准;针对天麻种源退化现象,详细解析了 "46 号蜜环菌" 高效繁育技术和天麻熟生混合料栽培模式。

    "这次培训解决了我们实际种植中的困惑。" 长顺县摆所镇尅炳村党总支部书记罗兴新表示,通过学习红托竹荪 "一次种植、多次采收" 的管理要点,计划将现有 20 亩基地改造成标准化示范园。

    产业分析:打造百亿级绿色产业链

    据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朱国胜分析,红托竹荪被接受的人越来越多,鲜品,周年销售逐步成为重点,红托竹荪鲜品年需求有望超5 万吨,其中3万吨周年鲜品销售,150元/公斤,产值45亿元,2万吨制成2000吨干品销售,800元/公斤,产值16亿元。二产通过加工成大健康减肥食品、化妆品、天然防腐剂、绿色农药等,产值达30亿元。三产通过国宴宴请、中高端酒店、大型连锁餐饮、文化旅游节等渠道与活动,产值可达20亿元,红托竹荪一二三产综合产值超100亿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毕节市作为核心产区,通过 "龙头企业 + 合作社 + 农户" 模式,带动近 7 万农户参与竹荪种植,户均年增收 3.5 万元。按我省天麻规划发展50万亩计算,新栽培技术的应用,鲜天麻的产量有望达到27万吨,按80%用于食用,一产天麻销售产值有望达到86.4亿元。红托竹荪和天麻产业都是贵州省全力打造的百亿级农业单品,为农业全产业高质量发展铸就亮点样板。

    "贵州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和气候条件,为红托竹荪和天麻提供了绝佳生长环境。" 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省已建成10个省级林下食用菌科技示范基地,通过 "博士创新站" 等平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2025年有望实现红托竹荪鲜品出口日韩市场突破500吨。

    未来规划:构建生态经济新格局

    长顺县作为此次活动的东道主,正依托64.43%的森林覆盖率优势,全力打造 "全国林下经济示范县"。根据《长顺县林下药菌复合种植基地建设规划》,到2030年将建成1800亩集中连片标准化示范基地,红托竹荪和天麻种植规模分别扩大至1200亩和600亩,并配套建设深加工产业园,开发竹荪多糖口服液、天麻饮片等高端产品。

    "我们将持续深化科技 + 生态 + 文旅融合发展。" 长顺县常务副县长刘二洲表示,计划在杜鹃湖景区周边建设森林康养体验区,推出 "林下种植 + 科普研学 + 药膳养生" 的乡村旅游线路,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提升。

    此次培训会不仅是一次技术交流盛会,更是贵州食用菌产业向标准化、品牌化迈进的重要里程碑。正如贵州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在 2024 年工作总结中提出的目标,未来将重点突破种源 "卡脖子" 技术,建立从菌种研发到市场销售的全链条服务体系,助力全省食用菌产业在2030年末实现千亿级产值目标。


     
     
    [ 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