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为推进遵义市汇川区天麻产业高质量发展,规范选地、培材、种植等生产全过程,稳定天麻产量和品质,在毛石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贵州肆丰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引进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天麻竹荪团队“天麻熟生混合料栽培技术”,采用林下钵式集约化栽培模式,在毛石镇示范种植700余亩。8月20日,为总结示范种植效果,谋划下步计划,毛石镇党委政府邀请贵州省农业科学院、遵义市农业农村局、遵义市农业科学院、汇川区农业农村局、汇川区林业局、毛石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等相关专家领导赴毛石镇示范种植点进行现场测产和谋划下步天麻产业发展计划座谈交流会。
专家组随机抽取3个样方,测定每个样方产量,计算加权平均值,测产结果显示每平方米平均产量12.9公斤,每钵平均产量1.4公斤,每亩平均产量513.8公斤(按40平方米/亩计算);其中200克以上箭麻占比41.9%,100~200克箭麻占比35.1%。专家组一致认为,贵州肆丰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示范种植天麻的产量高,一级麻比例高,可以在汇川区推广。
“按公司订单价44元/公斤计,每平方米产值567.6元,每钵产值61.6元,每亩产值22.6万元,每钵的成本为30元,每钵净利润31.6元,投入产出比超过1:1,天麻产业是一个富民的好产业”公司董事长吴长江表示,现在公司已带动5名示范户种植天麻,公司和示范户计划2026年种植2000亩天麻。
“在肆丰岭公司技术人员的精心指导下,通过我对新型天麻栽培技术的学习了解,科技化种植天麻在传统种植的基础上增收比例可翻几番,而且极大地降低了病虫害的风险,让我们可以在自家一贯闲置的林地里掏出金疙瘩。我依托肆丰岭公司给我提供优质种子和技术指导,在自家林地也种了约60亩,采收后公司负责给我回收”。种植户赵应林说。
“天麻栽培技术已由一代‘段木生料栽培技术’发展到二代‘菌棒熟料栽培技术’和一二代相结合的‘熟生混合料栽培技术’,二代技术白麻接上菌的时间可缩短至10天,栽培周期可缩短至4个月,菌材转化率可由不足20%提升到100%。”省农科院品资所副研究员、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天麻竹荪团队核心成员黄万兵说,一代技术蜜环菌菌材培育技术要求高,麻农难掌握,生产中60%以上的失败在于蜜环菌菌材没有培育好,应该被淘汰;二代技术实现蜜环菌菌材工厂化培育,质量有保障,降低了技术要求,适宜设施化周年生产;一二代相结合既降低了技术要求,又保证了产量,应该是未来几年天麻林下仿野生栽培和林下集约化栽培的主流。
“天麻具有镇静、镇痛、降血压、阹风湿和益智的功能,适宜的人群广,是典型的大健康产品;天麻已列入国家卫健委药食同源目录,天麻食用市场逐步扩大,汇川区可以毛石天麻种植基地为示范点,召开现场观摩培训会,快速培养一批天麻种植能人和大户,再由公司和能人大户去带动广大农户发展天麻产业;我们团队将根据汇川区及遵义市的需要,全面做好天麻产业科技服务工作。”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省农科院生物技术所副所长、研究员、省体系天麻竹荪团队领衔人、省菌物学会理事长朱国胜说,做好鲜天麻的周年生产及销售工作,形成一产核心竞争力;做好品牌嫁接和渠道嫁接,把天麻产业和本区域的白酒、辣椒等优势食品产业结合或引进品牌和渠道较好的大健康产业企业,并和面、米粉等日常食品结合,将天麻产业融入日常生活中去,实现一二产的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