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孟建锦报道:7月23日,雨后的郧阳区白桑关镇高庙村,千亩高标准野生菌抚育示范基地里菌香弥漫,一朵朵秀珍菇、黄金菇等菌类争相冒头、长势喜人。
“我今年流转了六七亩地,旺季时采蘑菇,一天能挣三四百元,加上在基地里务工,一年收入有三四万元。”高庙村村民李向军边俯身采菇,边给记者 算账。
这朵小菌菇,正成为当地村民的“致富伞”。
野生菌生长于无污染林区,富含矿物元素和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在市场上供不应求,价格持续走高。但几年前,白桑关镇的野生菌产业因自由采集、无序开发,陷入品质低、效益差的困境,宝贵资源未能转化为富民成果。
转机出现在2023年。该镇引进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科技小院和省级林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湖北君康山珍食品有限公司,开启特色野生食用菌与珍稀食用菌全产业链开发之路。
“围绕白桑关镇‘野生菌抚育10万亩’发展目标,我们联合镇政府,除在高庙村打造千亩高标准野生菌抚育示范基地外,还在麻峪村、六子沟村等地初步建成4.4万余亩野生菌抚育基地,为产业规模化打下基础。”湖北君康山珍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君说。
为锁住野生菌的鲜美与营养,该公司今年引进先进冻干设备。“野生菌在低温真空环境下迅速冻结并升华脱水,比晒干、烘干更能保留原有的口感和营养价值。”王君说,这一技术让产品附加值显著提升。
同时,该公司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合作,成立科研工作站,引进先进种养与加工技术,不仅提高了珍稀食用菌的产量和品质,还开发出冻干高山松茸、营养保健菌菇脆等多种菌菇深加工产品,丰富了产品矩阵。
“我们与国内各地的商超、电商平台达成战略合作,与新加坡、越南等国家的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将林下菌菇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王君介绍,该公司每年收购加工有机认证野生菌500余吨、珍稀食用菌1000余吨,年销售额4000余万元,带动600余户村民户均年增收1.2万元。
王君表示,将依托“湖北郧阳野生菌科技小院”,持续攻关野生菌驯化、仿生栽培技术,力争三到五年内在全市开发林下野生菌100万亩,建设集交易、加工、科普于一体的华中野生菌枢纽,推动野生菌进入高端市场,擦亮十堰特色野生菌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