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临朐县石家河张坤军家庭农场,木耳长势喜人,展现出盎然生机。近年来,石家河通过政策支持、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示范带动等多方面举措,推动木耳产业从传统种植向现代化、产业化、品牌化迈进,形成黑木耳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发展体系,增加了村民和村集体收入。
目前,石家河生态经济发展服务中心拥有近60亩地用于特色木耳种植,今年预计产量能达到6万斤,按照当前市场行情,产值可达250余万元。木耳主要销往周边城市的农贸市场和超市,凭借优良的品质和稳定的供应,深受消费者喜爱。在“内外”兼备与“横纵”贯穿的综合格局中,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向外进取,以创新学习寻求发展。立足木耳种植,积极探索技术创新,引进智能化灌溉和温湿度调控设备,实现了木耳种植的精细化管理。这些设备能够精准满足木耳生长所需的温湿条件,有效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让木耳的生长周期大幅缩减。下一步,石家河还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培育更优质的木耳品种,进一步增强市场竞争力。
向内规划,以经验积累沉淀思路。“我干木耳产业十年了, 从一开始‘凭感觉’到现在能够科学种植,后期为了进一步提升木耳的附加值,我在深加工方面积极探索,研发木耳干货、木耳制品等多样化产品。”农场主张恕红说道。石家河还持续加强木耳品牌建设,在线上线下多种渠道的宣传推广中形成了强大合力,为木耳产业后续发展筑牢了坚强基石。
纵向延伸,以供需考量拓展市场。面对多样化的市场需求,立足深加工,主动延长产业链条,延长了木耳的保质期,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让木耳的价值得到更充分地挖掘。从木耳的种植、采摘到加工、包装,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控质量,规范的生产管理流程,确保了始终如一的品质。
横向带动,以共富诉求实现增收。在自身发展壮大的同时,张坤军家庭农场积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将农村剩余劳动力“镶嵌”在产业链上,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务工村民刘维德笑着说:“在这工作很好,家门口就能干活挣钱,一天一百不耽误照顾家。既有稳定收入,又能照看老人孩子,一举两得,我特别满意。”如今,木耳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从多元收入的角度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鲜血液。
从一片菌棒到一个产业,从零星种植到规模发展,石家河以木耳为媒,在探索中走出一条特色鲜明的乡村振兴新路。随着产业的不断壮大,这片土地上的“黑色宝藏”必将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为村民带来更多的幸福感与满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