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产业动态 » 正文

    龙泉“链”动未来:小木耳如何成就大产业?


    【发布日期】:2025-04-22
    【核心提示】:本文介绍了浙江省龙泉市黑木耳产业的发展情况,重点探讨了当地政府如何通过政策支持、技术创新、产业链延伸等措施,将黑木耳打造成特色产业,并推动农户增收致富。文章提到,龙泉市通过推出黑木耳价格指数保险、财政补贴、技术支持等手段,保障农户利益,提升黑木耳品质和产量。同时,通过电商平台、乡村旅游、深加工等方式,拓展市场,延伸产业链。此外,文章还强调了政府与企业、农户的紧密合作,以及现代化种植技术的应用,为黑木耳产业的持续发展注入动力。

    近日,龙泉市创新推出的黑木耳价格指数保险完成首单理赔,37户参保菌农共获赔115.7万元。

    龙泉,这片被誉为“中国黑木耳之乡”的沃土,不仅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更孕育出了品质卓越的黑木耳。作为全国食用菌十大主产基地县之一,龙泉黑木耳成功注册了证明商标,并荣获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成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中的佼佼者。此外,龙泉黑木耳还被评为浙江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其栽培量超过1亿棒,产量产值在全省范围内均名列前茅。

    这一成绩的取得,不仅彰显了龙泉黑木耳产业的蓬勃生机,也让人不禁思考:龙泉市究竟是如何将小小的黑木耳发展成如此庞大的产业的?

    得天独厚的条件背后,政府如何助力农户?

    为何龙泉黑木耳产业能够蓬勃发展?首先,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黑木耳的生长提供了优越的环境。但更重要的是,龙泉市政府的精心培育与引导。

    近年来,龙泉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从财政补贴、技术支持到市场开拓,全方位为黑木耳产业保驾护航。

    当地政府在与太平洋保险公司合作中,创新性地推出了黑木耳价格指数保险,为农户提供了实实在在的风险保障。这一举措如同给农户吃了一颗“定心丸”。

    “今年黑木耳价格比上年稍低,但黑木耳价格指数保险帮我们兜底,让我们感到很安心。”八都镇宗平家庭农场黑木耳种植基地负责人吴宗平就深有感触地说。

    去年,全省首单黑木耳价格指数保险在龙泉落地,这背后是龙泉市供销社牵头,联合农业农村局、财政局、发改局和种植大户共同努力的结果。他们约定价格为39.5元/斤,保费分担机制也极为合理,市级财政承担20%,县级财政提供60%的补助,农户只需出剩余的20%即每亩160元。这一保险试点共承保了1000亩黑木耳种植基地,保额高达1000万元,充分显示了政府对农户的大力支持。

    不仅如此,当地政府还通过财政补贴、技术支持等方式,鼓励农户采用科学种植技术,提升黑木耳的品质和产量。以龙南乡蛟垟村为例,这里海拔1100米,温差大,黑木耳种植通过海拔温差得以提前采摘。在政府的引导下,龙南乡强村公司联合当地农户种下了9万棒黑木耳。现近万斤黑木耳已经售出,为农户们带来了可观的收益。

    当地政府的每一步都精准地踏在了农户的需求点上,既提供了风险保障,又促进了科学种植,为龙泉黑木耳产业的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据了解,2024年龙泉市黑木耳种植增量达到2200万棒,同比增长16.2%,这背后离不开政府的强力推动和农户的辛勤耕耘。

    政府的这些举措是否真正惠及了广大农户?从龙泉市黑木耳产业的蓬勃发展和农户们的实际收益来看,答案无疑是肯定的。2024年,龙泉黑木耳区域品牌价值22.28亿元、位列全国耳类榜第十、全省第一,带动产业上下游7万余人就业。

    如何实现从种植到销售的全方位发展?

    为何龙泉黑木耳能够走向全国乃至国际市场?这得益于市场拓展和产业链的延伸。

    龙泉市积极利用电商平台、直播带货等新型销售方式,将黑木耳推向全国乃至国际市场。

    在产业链延伸方面,龙泉市依托黑木耳产业,发展了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等新兴产业。游客们在品尝黑木耳美食的同时,还能感受到当地的民族文化和自然风光,进一步促进了黑木耳产业的发展。以竹垟畲族乡为例,这里不仅种植黑木耳,还依托丰富的水资源和独特的民族文化,打造了亲水互动项目和畲族风情旅游。据统计,2024年竹垟畲族乡接待游客量达到了15万人次,其中黑木耳相关旅游产品的销售额达50万元,占比超过五成。此外,龙泉市还积极推动黑木耳产品的深加工,开发出了一系列以黑木耳为原料的健康食品,如黑木耳超细粉等,进一步拓宽了产品的销售渠道和市场空间。

    那么,这种全方位的发展模式是否真正为农户带来了实惠?答案是肯定的。市场的拓展和产业链的延伸,不仅提高了黑木耳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也为农户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

    如何持续创新,带动农户增收?

    谭主认为,为何龙泉黑木耳产业能够持续创新?这得益于政府与企业的紧密合作以及农户的积极参与。

    近日,在锦溪镇“黑木耳共富基地”里,50多位村民有说有笑,正忙着采摘、晾晒新一茬的黑木耳。放眼整个基地,一排排菌棒整齐排列,一朵朵黑木耳肥厚光亮,长势喜人。

    长期以来,锦溪镇群众盼望着在家门口增收致富,然而因无产业支撑,致使大伙增收无门。为了找到适合本地发展的产业,锦溪镇党委、政府多次深入调研,分析当地资源优势,邀请农业专家现场指导,最终将黑木耳产业选定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金钥匙”。

    “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就业,收入都稳定了。”锦溪镇的农户刘海梅原本在家务农,自从锦溪镇建设了黑木耳共富示范基地后,她不仅通过土地流转获得了租金收入,还在基地打工,一年下来能挣到1万多元。据统计,锦溪镇黑木耳共富示范基地为70多名村民解决了就业问题,带动村民增收达80多万元。

    八都镇宗平家庭农场曾是传统的黑木耳种植基地。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宗平家庭农场大胆尝试现代化种植技术,引进了设施化稻耳轮作等种植技术。通过科学种植和管理,宗平家庭农场的黑木耳产量和质量都得到了显著提升。据统计,2024年宗平家庭农场的黑木耳亩产值由3.6万提升至4.8万,总销售额达数百万元。

    除了农户的成功案例外,龙泉市还在黑木耳产业的创新发展上不断取得新突破。例如,龙泉市菇源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与浙江理工大学农业装备研究所合作,成功研发出了黑木耳全程机械化生产设备。这些设备的投入使用,大大提高了黑木耳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面对未来,龙泉将继续秉持创新发展的理念,推动黑木耳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为农户带来更多的增收机会,为共同富裕新征程贡献更多力量。”龙泉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谭主认为,龙泉通过立足区域实际、结合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统筹发力,将“小木耳”发展成了“大产业”。

     
     
    [ 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