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 » 栽培技术 » 正文

    2025年春季平菇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发布日期】:2025-04-22  【来源】: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园艺作物技术处
    【核心提示】:本文是关于春季平菇生产的技术指导意见,由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会同相关机构研究提出。文章分为两部分:一是针对春栽平菇发菌期的管理建议,包括温度、湿度、通风和光照管理;二是针对秋栽和冬栽平菇出菇中后期的管理建议,涵盖温度、水分、通风、光照和病虫防控等方面。这些指导意见旨在帮助菇农根据春季气象条件和生产特点,科学管理平菇生产,确保产量和质量。

    当前,我国春栽平菇处于发菌期,秋栽冬栽平菇处于出菇中后期。针对春季气象条件和平菇栽培生产特点,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会同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农业农村部蔬菜专家指导组,研究提出春季平菇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一、春栽平菇管理

    (一)温度管理。发菌场所室内温度控制在22℃左右。温度低于15℃时,采取菌袋堆积、增光升温等措施升温;温度高于25℃时,应及时散堆,将菌袋“井”字行摆放或降低排放层数,使菌袋之间留出空隙便于散热,同时要加强通风,降低发菌环境温度,防止高温烧菌。

    (二)湿度管理。平菇菌丝生长期要保持空气相对湿度在70%以下。若遇持续降雨天气,应加强通风降低菇棚空气相对湿度,避免菇棚湿度过大。

    (三)通风管理。春季气候多变,根据天气状况灵活通风,气温低时中午通风,气温高时早晚通风,保证菇棚空气新鲜、氧气充足。

    (四)光照管理。发菌期要坚持避光培养,避免强光抑制菌丝生长。

    二、秋栽冬栽平菇中后期管理

    (一)温度管理。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和菇棚温度,棚温应控制在10—25℃。若遇高温天气(菇棚温度超过25℃),要采取喷水、加盖遮阳网等措施,及早、晚通风等方式降低菇棚温度;若遇异常低温天气(菇棚温度低于10℃),可采取减少通风、白天适当卷起棉被等覆盖物利用阳光增温、晚上加盖棉毡等覆盖物保温等方式提高菇棚温度。

    (二)水分管理。出菇期适宜空气相对湿度在85%—95%。根据天气状况,灵活掌握喷水次数,有条件尽量采取微喷、雾化方式加湿。春季干热风频繁,易导致袋口处培养料过干或菇蕾干缩,要增加喷水量,提高空气相对湿度,如出现料面过干、现蕾困难的,建议采用划口出菇方式出菇。随着出菇茬次增加,培养料含水量逐渐降低,当含水量低于50%时,会严重影响平菇产量。一般在平菇采收两茬后,结合菌袋情况适当补充菌袋水分。可采用自动补水器或人工用补水针补水,补水时不要添加蔗糖等糖类物质。补水量以达到装袋时重量的90%左右为宜。

    (三)通风管理。平菇子实体生长发育需保持通风良好、氧气充足,通风不良、氧气不足易形成菌柄长、菌盖小或子实体不分化的畸形菇。结合菇棚保温和保湿,做好通风管理,将菇棚二氧化碳浓度保持在0.1%以下。气温高时多通风,气温低时少通风。喷水增湿后也要及时通风,避免形成高温高湿环境。春季易出现大风天气,要密切关注大风预警,及时加固大棚,关闭通风口,防止大风掀棚。

    (四)光照管理。平菇子实体生长发育需要200lx—800lx的散射光。结合温度管理,灵活调控菇棚光线强度,避免光线过强或过弱。

    (五)病虫防控。随着气温回升,病虫害逐渐进入高发期,要做好黄斑病、菇蚊、菇蝇等病虫害防控。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控”的原则,优先采取环境控制、物理防控和生物防控措施,必要时科学采用化学防控。

     
     
    [ 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