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第四届全国茯苓大会暨中医药ISO国际标准应用大会将于2025年10月16日—17日在湖南靖州举办。快来看看本次大会的报告专家阵容吧!!!

谭著明 湖南省林业科学院 研究员
报告题目:用疫木栽培茯苓的安全性及在控制松材线虫病传播中的特殊价值
个人简介:研究员(二级),博士。研究领域为林下菌物等资源利用研究。带领林下特色生物资源利用团队,开创了菌根性食用菌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方向,实现了红汁乳菇在全国多点位规模化栽培和持续收获;在天麻共生菌小菇及蜜环种质资源发掘和应用于天麻产业方面取得近十年来最显著进展;为松材线虫病疫木安全、低成本和资源化利用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用新模式;开发了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春兰、建兰等野外回归技术,成功创设了种类、数量和规模最大的地生兰野外归化基地。获瑞典王储颁发的“有益社会的杰出真菌研究”奖,湖南省政府发明三等奖等;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12 件,制定地方标准 2 项;发表学术论文 50 多篇(其中 SCI 收录 9 篇),出版专著 1 部。

冯汉鸽 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 主任药师
报告题目:我国茯苓产业发展与创新
个人简介:湖北省中医院主任药师,湖北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执业药师,全国首届名老中医药专家继承人。现任中国中药协会茯苓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分析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中药协会中药饮片质量保障专委会常务委员;中国药学会武汉分会药事管理委员会常务委员。长期从事中药科研、教学及药事管理工作,先后主持参与完成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 20 余项,发表学术论文 50 余篇。主编专著 5 部,参编专著 10 部。1998 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信息统计中心聘为国家标准《全国主要产品(中药部分)分类与代码》编写专家组成员,编写的标准已于 2003 年9 月由国家技术监督局正式颁布实施。2010 年至今参入了“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茯苓规范化种植基地优化升级及系列产品综合开发研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茯苓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构建及产品研发”、及湖北省重点重大茯苓相关项目的研究工作,主编《中国茯苓(古今应用)》等专著。

陈卫东 安徽中医药大学 教授
报告题目:茯苓多糖研究实践与思考
个人简介: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药师。主要从事于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剂学、道地中药材品质提升与可持续发展、临床药学等方面研究。现为中国药理学会药物代谢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药监局中药质量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菌物学会茯苓产业分会副会长,中国整形美容协会中医美容分会中药开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安徽省药学会理事,安徽省药学会药物代谢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安徽省第十三批“115”产业创新团队带头人,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中药饮片制造新技术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安徽省药学会精准药物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直接口服中药饮片亳州市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王先有 中国菌物学会茯苓产业分会 执行会长、荣誉高级科普师
报告题目:协会在引领茯苓产业持续发展中如何发挥作用
个人简介:中国菌物学会会员、中国菌物学会茯苓产业分会执行会长、中国中药协会茯苓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多次获国家相关部委、省、市、县授予“湖南省劳动模范”“全省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农村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全国农村科普工作者先进个人”“全国食药用菌先进工作者”“全国小蘑菇新农村建设突出贡献者”“全国茯苓产业发展突出贡献奖”“湖南省农村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湖南省优秀农村实用人才”“湖南省科普工作先进个人”“湖南省优秀科技特派员”“湖南省老科技先进工作者”“怀化市十佳党员岗位标兵”“怀化市优秀共产党员”“怀化市优秀科技特派员”“靖州县科技工作突出贡献者”等多项荣誉称号。研制开发的创新产品有:茯苓新品种“湘靖 28”及袋料栽培茯苓新技术。2009 年并获湖南省科技厅、湖南省农业厅技术认证,并获省级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是神舟十号太空茯苓诱变育种创始人。是“靖州茯苓”湖南地方标准和茯苓菌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主要起草人。是“靖州茯苓”地理标志商标,农产品地理标志,原产地保护证主要申请人。选育的茯苓新品种湘靖 28 号及袋料栽培新技术、大宗道地中药材茯苓种植及产业开发关键技术 2010—2014 年分别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三等奖, 怀化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食用菌协会创新发明奖,中国中医药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涂镜湖南省食用菌研究所 实习研究员
报告题目:茯苓 5.78 菌丝培养条件优化个人简介:湖南省食用菌研究所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为食用菌栽培及其土壤微生态。参加工作后,前往靖州科技产业园深入了解茯苓产业现状,并整理茯苓相关文献资料,已发表茯苓栽培相关综述一篇。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 5 篇,其中 SCI 论文一篇,中文核心 1 篇。

韩鸿翼浙江天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总经理
报告题目:茯苓在菌文化发展中的地位与应用个人简介:浙江天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浙江省华丹农业微生物资源应用研究院执行院长。擅长菌菇品种育种、栽培技术提升及深加工产品开发,率领团队完成当地野生菌资源考察,在常山县实现猴头菇工厂化、智能化生产。多次组织高质量学术会议,致力于弘扬菌类文化和联农带农、科技兴农。

杨玉莹湖北中医药大学 研究生
报告题目: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动物实验探讨茯苓皮总三萜抗抑郁作用及机制个人简介:湖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博士研究生,师从中药学专家叶晓川教授。研究方向聚焦于中药及其复方的药效物质基础及质量控制。作为核心成员深度参与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及产学研合作重点项目,主要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茯苓物质基础研究升级及质量标准体系构建;湖北省科技重大专项—茯苓生态种植及生产加工关键技术研究等;校企合作项目—黄芪补气作用有效部位筛选及总皂苷纯化工艺研究等。基于上述研究,已在国内外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数篇研究论文。
会务联系人:
王 琼 手机:15172475491
田利萍 手机:152719491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