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学术前沿 » 正文

    图力古尔教授团队在暗色孢子伞菌分类研究中取得系列成果


    【发布日期】:2025-09-21
    【核心提示】:图力古尔教授团队在暗色孢子伞菌分类研究中取得系列成果

    暗色孢子伞菌系指菌褶、孢子印及孢子暗色(锈色、褐色、黑褐色、黑色等)的蘑菇目成员,这类真菌无论在分类学上还是系统学上都存在较多的历史遗留问题、具有较大的研究难度和挑战,同时也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利用价值。

    20多年来,图力古尔教授团队咬定这一多姿多彩又让分类学家头疼的类群,在物种组成、地理分布、科属种间关系以及系统学框架的构建等方面开展一系列的研究。

    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为研究提供经费保障。团队先后获批鳞伞属(2004-2006)、广义球盖菇科 (2011-2013)、丝盖伞属和相近属(2013-2016)、靴耳属及其相近属(2015-2018)、鬼伞类真菌(2021- 2024)、锥盖伞属及相关属(2023-2026)等暗色孢子伞菌的分类与分子系统学研究6项基金面上项目,累计获得305万元的经费支持。在基金的支持下,团队几乎跑遍全国各省、自治区,搜集大量的研究标本、子实体及显微图片,为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提供基础材料。

    二、培养人才为枯燥的分类研究注入活力。一般的年轻人不太喜欢做分类学研究,至少不会主动去接触如此枯燥的工作。然而,在图力古尔教授亲力亲为的指导下,田恩静(球盖菇科)、范宇光(丝盖伞科)、杨思思(靴耳属)、盖宇鹏(靴耳科)、颜俊清(脆柄菇科)、刘晓亮(层腹菌科)、朱力扬(鬼伞类)、宋寒冰(锥盖伞属)等8位博士生以暗色孢子伞菌分类为研究方向获得了博士学位。除1名在科研管理部门工作以外,其余7位博士均在大学继续从事着博士论文中涉足类群的研究,有的成为这些类群的代表性研究人员。总之,暗色孢子类伞菌类的研究已成为该团队及从这里走出去的青年分类学工作者的研究特色。

    三、《中国真菌志》为成果展示提供平台。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应急管理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横向)资助下,图力古尔教授主持《中国真菌志》球盖菇科(一、二卷)、丝盖伞科、脆柄菇科三科四卷的编研,其中《中国真菌志》第四十九卷·球盖菇科(一)、《中国真菌志》第五十三卷·丝盖伞科、《中国真菌志》第七十二卷·球盖菇科(二)共记载暗色孢子伞菌19属364种,已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脆柄菇科的编研还在进行中,计划2027年完成交稿。

    值得称赞的是图力古尔教授把基金项目研究-真菌志编研-人才培养三者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把小蘑菇做成了大学问。

    四、新种发表让更多的人读懂中国的暗色孢子伞菌家族。到目前发表暗色孢子伞菌新种96个,占该团队发表大型真菌新种总数的1/2左右,涉及到蘑菇目的蘑菇科Agaricaceae(蘑菇属Agaricus)、脆柄菇科Psathyrellaceae(异脆柄菇属Heteropsathyrella、脆柄菇属Psathyrella、黄盖脆柄菇属Candolleomyces、小鬼伞属Coprinellus、拟鬼伞属Coprinopsis、近地伞属Parasola)、粪伞科Bolbitaceae(Conobolbitina、锥盖伞属Conocybe、小鳞伞属Pholiotina)、丝膜菌科Cortinariaceae(丝膜菌属Cortinarius)、层腹菌科Hymenogastraceae(盔孢菌属Galerina、裸伞属Gymnopilus)、丝盖伞科Inocebaceae(丝盖伞属Inocybe、靴耳属Crepidotus)、球盖菇科Strophariaceae(鳞伞属Pholiota、球盖菇属Stropharia)以及Asproinocybe几乎涵盖国际上认可的暗色孢子伞菌所有类群。这些新种发表在Mycotaxon、Nova Hedwigia、Phytotaxa、MycoKeys、Journal of Fungi、Mycology、Mycosphere、IMA fungus、《菌物学报》、《菌物研究》等国内外主流刊物上。

    图力古尔教授团队发表的部分暗色孢子伞菌新种图片:

    五、暗色孢子伞菌相关的其他研究成果。暗色孢子伞菌类作为蘑菇目主要组成部分,其种类多、分布广,既有腐生的又有共生的,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从经济价值上来说,既有可食用的又有可药用的,还有一部分是有毒的。图力古尔教授的暗色孢子伞菌类研究成果很好地展现在地方性多样性专著及毒蘑菇专著上。如在《中国科尔沁沙地大型真菌多样性》(科学出版社,2024)中,记载了蘑菇科、粪伞科、丝膜菌科、靴耳科、层腹菌科、丝盖伞科、脆柄菇科、球盖菇科等暗色孢子伞菌的科;在《中国的毒蘑菇》(科学出版社,2025)中,仅盔孢伞属就记载了20种、广义丝盖伞属记载55种,假如没有早期对这些类群的基础分类学研究就很难做到这一点的。

    图力古尔教授表示,我国暗色孢子伞菌类的研究经过团队20多年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但是真正揭示其物种多样性、系统发育规律还有不少工作要做,另外,该类真菌经济价值的开发利用也需要关注。针对这些问题和难题国内外同行也在开展研究。

    (农业农村部北方食用菌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提供)

     
     
    [ 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