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爆棚”了!一簇簇平菇挤着挨着,像撑开的小伞,争先恐后地从营养包中探出头来。昨天清晨6点,农户开工,手指轻轻一托,胖乎乎的平菇便落入手心。
这里是同安区莲花镇军营村,厦门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平菇种植基地。50多亩大棚里,20万棒营养包垒成一排排小山,分批次按照不同节奏生长,每日产量稳定在一吨左右。每棒被采收干净的营养包,休养一周,又能冒出一团团平菇。
分拣、称重、装车,到了傍晚,菌菇种植大户——厦门菌营红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雷声雄发动车子,转过200多个弯,把新鲜平菇送进全市各大商超。整个采收季从5月一直持续到12月,每日不休。
在山下种菇的那些年,雷声雄的丰收季总是姗姗来迟——要等到10月底才开张,撑到次年三四月,天气一热就不得不停摆。去年,厦门市科技特派员同安2组和厦门市第十五片区驻村工作队建议他把菌菇大棚搬上高山,打造村企合作项目。海拔近千米的军营村,山上山下温差可达10摄氏度,夏季气温仅20多度,正好满足平菇喜凉的“脾性”。
“等采收期结束,收拾一下种新菇,一个月后又能继续采了。”雷声雄算了笔账,搬到高山上,不仅延长了生长周期,产量也因好山好水而翻了近一倍,“你摸摸,菌盖特别厚,这都是喝山泉水长大的。”
面对成倍增长的产量,他并不愁销路。目前,高山平菇售价比市面上普通平菇贵出0.5至1元,仍供不应求。他乐此不疲地把饱含致富希望的平菇送下山,“每天80多元油钱,高山运输的小成本,完全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