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八月,通州区于家务回族乡富各庄村的科技小院传来喜讯——通过“院所+农户”创新模式培育的白色菌菇家族集体“上新”。白灵菇如云朵堆叠,玉木耳似白玉雕琢,竹荪若雪纱轻舞,这些搭载现代农业技术的“白色精灵”,正成为京郊乡村振兴的鲜活注脚。
走进富各庄科技小院的5G智慧菌仓,仿佛进入了一个白色的梦幻世界。3000棒白灵菇和1000棒玉木耳整齐排列,白灵菇被誉为“素中之荤”,玉木耳是兼具美味与营养的健康食材,在5G技术的精准调控下,这些菌菇享受着最适宜的生长环境。
工作人员通过手机APP,就可以远程调控菌仓内的温度、湿度、光照等参数,确保每一朵菌菇都能在最佳状态下生长。这种智能化的种植方式,不仅提高了菌菇的产量和品质,还大大节省了人力成本。
除了白灵菇和玉木耳,科技小院连栋温室0.5亩的试验田内试种了竹荪。目前,竹荪已经开始出菇,长势喜人。竹荪是一种名贵的食用菌,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此次试种成功,为富各庄村的菌菇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为确保新品种引得进、种得活、长得好,富各庄村密切对接科技小院专家,专家们不仅帮助联系和提供优质菌种,而且进行专门的技术指导。“从去年开始,我们持续引进5个新品种进行试验示范,每一个新品种的引进,都经过了科技小院专家团队的精心筛选和论证。同时,我们还组织种植户到顺义区龙湾屯集体林场,实地学习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为新品种的成功种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富各庄村第一书记陈国占介绍道。
从菌种的选择、培养到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全过程严格把关,让新品种在富各庄村开花结果。新品种的丰收,不仅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动力。下一步,于家务回族乡将持续深化“科技+农业”融合发展模式,让科技赋能下的特色农业成为带动乡村增收、助推乡村全面振兴的强劲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