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菇、装袋、过称……这样的工作流程,对天等县进结镇团乐村龙角屯的方丽珍来说,可谓轻车熟路。
“我已经在这个基地务工3年多了。”方丽珍一边剪蘑菇,一边说。
方丽珍所说的“基地”,是进结镇食用菌特色产业培育基地,位于团乐村龙角屯,占地面积50亩。
随行采访的进结镇人大主席黄承敢介绍,基地由广西天等瑞丰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于2018年6月开始投资建设,总投资约1550万元,其中,粤桂帮扶资金投入599.37万元、上级扶持集体经济发展资金100万元。
“目前,基地建成菌包生产线2条、菌种培植实验室1间、栽培车间19间、出菇车间60间、分拣包装车间2间、冷冻仓库2间,具备食用菌从菌种研发、培育、种植到销售的全产业链条。”基地负责人麦灿华对基地的情况了如指掌,“基地主要利用本地的玉米芯、甘蔗渣、木屑等制成菌包,栽培秀珍菇、毛木耳、灵芝、猪肚菇等各种菌类,年产值1000万元左右。”
翻开桌面上的发货登记本,麦灿华说:“基地与广西永发菌业有限公司签订了收购协议,主要在广西海吉星农产品国际物流平台销售。”
踱步来到厂房的另一端,指着地面上堆放的物料,麦灿华告诉我们,今年,基地投入200万元粤桂帮扶资金,建设第三期项目,计划引入全自动菌棒制包机、高温灭菌柜、智能管理控制器等一批先进设备,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当前,各项工作正有序推进。
基地是进结镇村集体经济项目之一。
“通过政府牵线搭桥、企业引领,实现‘三带动’,联农带农效果明显。”黄承敢说。
稍作停顿后,黄承敢将“三带动”一一道来——
以“企业+基地+村集体”模式,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基地与进结镇印勇村、结留村合作,两个村引进集体资金100万元,以资金变现资产的形式,建成厂房设施租给公司经营,每年分别为村集体经济增加收入5.5万元;基地使用粤桂帮扶资金建设的项目,每年支付投资额4.5%的资产收益,今年预计增加集体经济收入35.97万元。
以“企业+基地+合作社”模式,带动食用菌产业发展。基地为周边合作社提供食用菌优质菌种、免费技术指导等,2019年以来,开展食用菌技术培训12场次,为进结镇爱乐村、团乐村提供秀珍菇菌棒15万棒,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15万元,其中带动脱贫户293户1104人。辐射带动周边乡镇发展食用菌产业,2024年,为天等县小山乡提供毛木耳菌棒68100多棒。
以“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带动就近就业促增收。基地常年提供稳定工作岗位70多个,辐射带动周边农户长短期务工150人以上,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方丽珍就是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增收的村民之一。
“我的工作主要就是剪蘑菇。每个月收入3000多元。常年有工,收入稳定。”方丽珍把装好袋的蘑菇往电子秤上摆放,“离家近,开电动车不到4分钟就到家了,方便照顾家庭。比外出务工强多了。”
登记好工作量,打扫好卫生,方丽珍骑上电动车,和工友们一起回去了。
她说,明天,她还会和工友们一起来剪蘑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