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三峡职业学院远在巫溪县新田村做乡村实践项目的师生团队传来好消息:在团队技术力量加持下,依托当地独特山地气候,平菇日产量突破1000斤,填补了周边市场60%的供应缺口,“错峰上市”的平菇让菇农收益翻了倍……
新田村地处巫溪县天元乡海拔最高处,约1500多米。2023年,重庆三峡职业学院的师生团队来到此处,通过调研发现,这里气候温润、昼夜温差大,加之丰富的玉米须、木材等农业废弃物,具备发展食用菌产业的天然优势。与此同时,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升,食用菌凭借高蛋白、低脂肪、营养丰富等特性,成为餐桌新宠,市场需求持续攀升。他们当即决定,开展食用菌培育工作。
但产业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母种扩繁不稳定、培养基配方老旧等难题犹如拦路虎横亘在前。面对挑战,师生团队开启了一场技术攻坚。两年多来,同学们远赴山西实地学习,引入新的菌种技术,使原料成本直降70%,菌种成活率提升9%,出菇率突破90%,一级菇优品率达20%,每亩产量增长17%。
在培养基配方上,团队大胆改良,以小米糠PDA培养基为基础,融入米糠浸煮液、玉米芯浸煮液,优化微量元素结构。团队负责人表示,实验数据令人欣喜——改良后木腐菌母种菌丝活性提高36%,抗杂性增强14%,成活率提升8%,产量增加23%,野生菌驯化周期更是从12个月缩短至6个月,栽培稳定性与抗逆性显著提升。
除了技术革新,团队还以数字赋能产业升级。过去两年,18个智慧大棚在新田村拔地而起,全景监控与自动喷淋系统构建起智能化种植体系,精准调控温湿度、光照等生长要素,食用菌成品率提高17%,产品质量与市场竞争力同步跃升。
从技术突围到模式创新,从深山困境到产业振兴,这群大学生用智慧与汗水,在新田村写下了乡村振兴的生动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