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产业动态 » 正文

    “飞地木耳”书写彝乡共富经 德阳市旌阳区探索非耕地经济振兴新路径


    【发布日期】:2025-04-03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核心提示】:本文报道了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对口帮扶凉山州越西县,通过“飞地产业”模式发展木耳种植产业,助力当地乡村振兴的成果。德阳市旌阳区利用越西县大瑞镇独特的温湿度条件,推动木耳产业规模化发展,采用“乡镇主责+企业主导+村集体主体”的产业机制,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和农户收入的双增长。同时,通过开发木耳种植碳汇计量模型,为未来参与生态交易奠定了基础。此外,帮扶工作队还通过免费发放菌棒、提供技术培训和购销合同等方式,推动庭院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带动农户增收。

    近年来,德阳市旌阳区贯彻落实39个欠发达县域托底性帮扶工作部署要求,立足凉山州越西县资源禀赋,以“种子资金”撬动木耳产业规模化发展,推动非耕地荒坡变身“聚宝盆”,书写飞地园区促共富的生动答卷。

    机制赋能 培强造血主心骨

    凉山州越西县山多地少,传统农业增收困难,但境内大瑞镇独特的温湿度条件为木耳生长提供了天然优势,可保证两年产出5季,较其他地区多1季。

    经过多轮可行性论证,德阳市旌阳区帮扶工作队提出“乡镇主责+企业主导+村集体主体”的飞地产业机制,2024年初,与大孤山食用菌种植有限公司达成托管运营合作协议,拨付50万元帮扶资金,集中打造20亩木耳产业园区,由4个联系村集体经济组织共同持有。

    “公司提供标准化菌棒生产、规范化种植管理、集中化采集回收服务,按照每亩2000元给予保底分红,超出部分按照六四分成的比例,与村集体经济共享收益。”大孤山食用菌种植有限公司负责人吴孔民介绍道。

    飞地拓链 构建共享新路径

    据了解,越西县南箐镇木耳产业园区种植的木耳当年亩均产值突破3万元,4个联系村平均分红4万余元,后续将实现年常态化种植木耳22.7万棒,亩产值破4万元,平均分红可达6万元以上。

    德阳市旌阳区飞地模式的成功实践,激发了越西境内,特别是高山地区乡镇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致富热情。梅花镇、新民镇等6个乡镇闻讯而来,在现有20亩产业园区周边,新建400余亩飞地园区,按照德阳旌阳区提出的飞地机制签订合约,开创“飞地共建 收益共享”的发展范式。

    与此同时,德阳市旌阳区联合科研机构开发木耳种植碳汇计量模型,预计每亩木耳种植园能提供0.8吨碳汇量,为未来参与生态交易埋下伏笔。

    双轮驱动 激活致富原动力

    在飞地规模化扩张的过程中,德阳市旌阳区帮扶工作队敏锐捕捉到“小农户”与“大产业”的衔接密码,周边农户不但可以作为园区“工作人员”务工增收,更可以作为庭院经济的“主营人员”发家致富。

    德阳市旌阳区帮扶工作队在大瑞镇友谊村试点免费发放木耳菌棒,吸引周边农户在院落种植木耳,通过聘请农技专家、市场专员,切实将技术培训、购销合同送到农户手中,让分散种植的农户也能享受全产业链服务。

    据了解,在“园区务工+自主种植”的双轮驱动下,周边农户户均年增收可达4万元,真正实现“培育一个龙头、带动一片农户”。

    从20亩试验田到全域产业网,旌越协作的木耳产业飞地实践,印证了“精准帮扶”与“内生造血”结合的不凡力量。如今,飞地园区快速扩建,万千农户播撒希望,德阳市旌阳区以“产业共建 利益共享”思路绘就结对帮扶的乡村振兴新篇章。

     
     
    [ 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