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轻易采食野生或来源不明蘑菇
为预防毒蘑菇中毒,市食药安办、市食品药品监管局提醒广大市民,不要轻信民间或网传的一些没有科学依据的毒蘑菇鉴别方法。不要轻易采食野生蘑菇或来源不明的蘑菇。
对于市场上售卖的野生蘑菇,也不能放松警惕,尤其是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蘑菇,不要轻易食用。禁止集体聚餐、餐饮服务、民俗旅游等单位自采、加工、食用野生蘑菇,确保公众饮食消费安全。
不慎食用毒蘑菇后 要立即催吐就医
毒蘑菇又叫毒蕈,据有关资料显示,在我国约有100多种,其中含剧毒、能对人致死的有10多种,常见毒性强的有褐鳞小伞等。
毒蘑菇中毒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误食后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以及精神亢奋、精神抑制、精神错乱、幻觉等精神症状,严重的可出现溶血、肝脏和肾脏损伤等严重症状。目前对有毒蘑菇中毒尚无特效疗法,且中毒症状严重,发病急,死亡率高。
如有市民食用蘑菇后出现以上症状,要立刻进行催吐,将未消化的毒蘑菇排出体外。可先让误食者服用大量温盐水,5~10ml一次,然后用手指(最好用布包着指头)刺激咽部,促使呕吐。催吐后,务必立刻到医院诊治。如有可能,最好能保留或重新采集毒菌的样本,送有关部门 (如: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 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