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村子产业弱、集体经济薄的问题,李帅民锚定香菇产业谋发展。他牵头成立食用菌联合社,探索食用菌合作社“抱团发展”新路,截至目前,该联合社已为集体经济带来230万元的收入,实现群众分红404万元。
“从2023年10月开始算,我们村已经出口了5000多吨,累计创汇突破1000万美元,直接带动350人就业。”8月26日,说起香菇出口,卢氏县朱阳关镇王店村党支部书记、卢氏县振兴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李帅民有些自豪,他面前即将发出的货品包装箱上“朱阳雄关 水甜菇鲜”的中韩双语标识格外醒目。
李帅民,1961年5月出生,卢氏县朱阳关镇王店村人。2018年,他带着1360余名父老乡亲的信任,走马上任村党支部书记。
山高林密、土地贫瘠、村庄破败、集体经济微薄,村子如何发展?“老本行,最保险,还得在香菇上做文章。”李帅民下定决心。
针对香菇储存难的问题,李帅民动员村委班子成员自筹资金75万元,建成两座库容360吨的冷库。同时,借助金融扶贫“卢氏模式”畅通资金渠道,扩大种植规模,2020年2月,村子脱贫摘帽。
2021年,因天气原因,加之尝试新菌种、换代新技术,该村香菇产量“腰斩”,雪上加霜的是,外来采购商将价格一压再压。
运营机制不健全、缺少品牌,成为村里香菇产业高质量发展路上的绊脚石。
李帅民自掏腰包,多次赴外地考察学习。
2022年,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李帅民组织朱阳关镇食用菌合作社成立卢氏第一家食用菌联合社——卢氏县振兴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蹚出了“龙头企业+联合社+支部领办合作社+群众+金融”的发展新路,集沙成丘,握指成拳,变“单打独斗”为“抱团发展”。
截至目前,该联合社已为外地企业组织货源3500吨,资金流水近1亿元,为集体经济带来230万元的收入,群众分红404万元,让种植户节约成本500万元。
2023年10月,在李帅民积极运作下,王店村筹资680万元建成了食用菌出口基地和交易市场,助力香菇扬帆出海,实现朱阳关镇对外贸易“零”的突破。李帅民“香菇书记”的称呼也渐渐传开。
在此基础上,当地引进全国最大的鲜香菇出口企业——“浙江盛源公司”进驻朱阳关,香菇“没有中间商赚差价”,出口韩国、日本、美国等地,售价每斤比2022年增加0.5元以上,累计创汇1000万美元。
在王店村经验的基础上,2024年,朱阳关镇立足省级一村一品示范镇(香菇)禀赋优势,发挥食用菌“头雁”作用,探索培育了食用菌产业资源整合、社企结合、三产融合的“三合模式”,有效破解了集体经济增收难题。
目前,朱阳关镇有标准化出菇大棚1300多个,菇农社员超1800户,总量6000万袋,预计产值5亿元,全镇9村1社区集体经济年收入均超过50万元。
而王店村,年产1100余万袋的香菇体量,擦亮了“中国香菇第一村”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