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海关按照海关总署统一部署,聚焦强化政策供给、提升通关效能、赋能开放平台、创新监管模式、优化监管流程、完善保障机制、便捷检疫作业、深化服务对接等8个方面,打造“政策工具箱”(2025),高质量开展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青岛海关12360热线”开启专栏,介绍相关部门单位聚焦企业关切和诉求,着力稳外贸、促发展,优化口岸营商环境的鲜活事例。现发布第2期。
优化检疫作业 讲好菌棒出口新“菇”事
青岛海关所属青岛大港海关聚焦企业发展诉求,依托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政策工具箱”(2025),按照“便捷检疫作业,支持农食产品优进优出”部署要求,优化业务流程,强化科技赋能,帮扶菌棒等农食产品生产企业“丝滑”出口,为外贸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推进农作物种质资源跨部门业务联网合作
位于莱西市院上镇山东艾泽福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生产食用菌菇、菌棒,虽然今年外部环境复杂,但他们的海外客户不断增加,产品已覆盖2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占全国四成以上。山东艾泽福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张宁说:“这一个柜是15000棒,整体的出口形势还是向好的,我们现在已经接到国际订单1200万棒,今年的出口额预计能达到1500万美元。”
菌棒被运到国外,再生产出香菇、平菇、杏鲍菇、猴头菇等各类鲜菇,味道鲜美,深受国外消费者喜爱。但菌棒里的菌种属于种质资源,出口时要由农业农村部门审批,企业获得出境许可后再提交海关核销。过去,因为部门间数据信息不畅通,办理效率不高。山东艾泽福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报关经理董延涛说:“之前是走线下纸质版,申请、审批周期大约得一周左右。如果遇到客户临时加单或者临时增减数量这种紧急情况,我们就只能往后推船期。”
艾泽福吉遇到的情况不是个例,山东是食用菌生产、出口第一大省,优化食用菌出口通关流程迫在眉睫。对此,青岛海关联合山东省农业农村厅等单位,开展食用菌菌种“全程网办”改革试点,打破部门间数据壁垒,实现信息互联互通。
青岛大港海关查检一科科长俄世瑾说:“现在,企业轻点鼠标即可完成许可证书申领。后台数据也同步传递给海关。企业报关时,‘数e通’出境食用菌种电子证照系统自动调取电子证书,可快速完成审核通关。”
新模式下,企业出口食用菌种平均每票可以节省通关时间3天,每年为企业节省往返办证、集装箱运输周转等费用上百万元。目前,这一模式正在青岛关区持续推广。
畅通农食产品属地查检“绿色通道”
炎炎夏日,山东艾泽福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车间内,伴着隆隆机器声,一根根标准化的菌棒走下流水线。从原料的运输搅拌、到菌棒的生产接种,再到接种后的码垛育菇……在这里,处处弥漫着现代科技气息。“我们一直加班加点生产,仍是供不应求。”山东艾泽福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张宁高兴地说。
青岛大港海关组织技术专家深入生产种植现场,制定智慧化种植香菇菌棒、平菇菌棒作业指导书,引导企业建立自检自控和溯源管理体系,提升平度、莱西菌菇种植产业合规水平;优化通关流程,压缩检验检疫证书拟制和签发时间,全面落实出口鲜活易腐农食产品“优先查检”和“5+2”预约查检等优惠措施,为企业经营减负降成本。
加强关地合作高效解决供应链难题
青岛大港海关强化政策“精准滴灌”,多种形式加大政策宣介力度,确保优惠政策直达企业、惠及企业。同时,与地方政府联合推进农产品供应链计划,针对菌棒生产苹果木原料短缺问题,协调菌棒生产企业对接水果果园,实现供需两端快速匹配。更优的监管模式让山东艾泽福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迅速在海外发展壮大。“我们公司生产的菌棒出菇多、质量好,一直深受国外市场欢迎,国外客户对我们的菌棒非常认可。”张宁告诉记者,公司已相继在美国、韩国、西班牙等地建立生产基地。通过科技扶贫,吸纳农民工、农村转移劳动力人数约500余人,带动周边村民1000户实现脱贫致富。
青岛大港海关积极发挥职能优势,把贸易便利化措施书写在乡村大地,助推菌菇菌棒从田间地头走向全球餐桌。据统计,今年上半年,青岛大港海关共监管出口菌棒3956.16万元,同比增长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