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成都掀起一股“打野”热潮,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分享了在成都青龙湖湿地公园“打野”的视频,当天他捡到两种野生菌,还拿回家吃了。市民可以在青龙湖“打野”吗?4月18日,园区管理方表示,不建议市民在青龙湖“打野”,有安全风险。四川省食用菌研究所专家则郑重提醒:“没有100%把握就千万别吃。”
4月14日,一名网友在个人社交平台发布了在青龙湖“打野”的视频。他从公园1期大门进入,过了大桥,从左手边的缓坡走进去就是树林。没多久,他在几根枯木上找到不少菌子。他告诉记者,当天找到了两种菌子,自己判断是漏斗菌和晶粒小鬼伞,而且“找蘑菇博主科普的可食”。
“我是在网上搜索,然后自己瞎窜的。”他说。记者搜索发现,确实有很多人在网上晒出在青龙湖“打野”的经历,大家的收获包括野生菌、竹笋和各种野果,甚至有人制作了“青龙湖捡鸡枞菌路线图”。
不过,记者看到不少网友在评论中提醒,青龙湖里有蛇,很危险;也有人表示不认识的菌子还是不要随便捡来吃。
园区管理方:
不建议“打野”,有安全风险
18日上午9点过,记者来到青龙湖,按照上述网友指示的路线,很快就找到他“打野”的地方,恰巧遇到两名女生来挖竹笋。
“能找到啥就要啥,目前啥都没看到,我们准备换个地方。”她们说。可能是因为天气原因,记者转了一圈,也没发现菌子和竹笋。
市民可以在青龙湖“打野”吗?18日,园区管理方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公园没有明令禁止市民“打野”,因为“没有相关制度或法规支撑我们去禁止”;不过,从保护市民生命安全的角度出发,他们不建议大家这么做。
“我们知道有这种情况在,所以每年到了这个季节,会发布一些安全提示给市民,希望他们尽量不要在园区挖野菜或菌子,因为它们可能是有毒的。”上述工作人员说。
专家提醒:
没有100%把握就千万别吃
针对市民在青龙湖捡菌子的行为,记者采访了四川省食用菌研究所研究员李小林,他的态度很明确:“你对菌子的品种与是否有毒如果没有100%的把握,就千万别吃、千万别吃、千万别吃,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记者将上述市民捡到的两种菌子的图片发给李小林,他判断其中一种属于鬼伞类,在学术上食毒不明,不建议吃;另一种菌子,他单单通过图片很难准确判断是什么品种,更不建议食用。
“大家捡着玩可以,但是不要吃,除非你有100%的把握,比如鸡枞菌,是确定可以吃的。”他说,“很多菌子有毒的和没毒的长得很像,连我们这种专业人士都还要做个DNA检测才能确定,普通人单从肉眼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