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四月好春景,走进长丰县造甲乡宋岗社区林下菌菇基地,郁郁葱葱的林荫下,村民们正忙前忙后,打孔、接种、码棒、育菌,一桩桩菌材整齐排开,空气中弥漫着清香。
“我们今年采摘的第一批木耳已经晾晒得差不多了,马上就可以打包销售!”菌菇基地的总负责人、宋岗社区党总支书记李子孝说道。近年来,李子孝带领村民林下“掘金”,走出了一条生态富民的新路子。
宋岗社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积极探索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的新路径,通过引进农业企业、发展生产、就业务工、土地流转、收益分红等方式,促进产业增效益、农民增收益、集体增实力,实现了村强、民富、人安乐。如今的宋岗社区,人居环境美丽宜居,土地流转出租,年轻劳力就近进厂务工创收,日子过得愈发红火。
小空间做生态大文章
土地出租后,村里上了年纪的老人闲了下来。有没有什么工作,可以让老年人活动筋骨,充实生活,发挥余热?这成为摆在社区两委面前的一道新难题。
通过征求意见、外出考察,几番琢磨,李子孝把目光投在了社区100多亩香樟林下——在林下种植食用小菌菇。
李子孝表示:“‘林下经济’政策支持力度高,而且造甲乡有生态之乡美誉,生态资源优良,另外,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吸收村民入股和就业,群众的积极性也非常高。天时地利人和俱全,肯定能干成。”
借“林”发力,绿地生“金”。2024年,社区与一家菌菇企业合作,由企业提供菌棒和种植技术,在香樟林下种植了22亩黑木耳。当年就采收鲜木耳18万斤,晾晒成干木耳1.8万斤。由于良好的生态和科学的管理,种出来的木耳品质优良,批发价就达每斤30多元,总收入54万多元。
为进一步提高林地综合效益,今年社区又在林中空地架设了钢结构大棚,把菌棒像“灯笼串”一样挂在了大棚里,不仅节省了宝贵的土地资源,还大大提高了产量和效率。今年种植面积扩大到了30亩,种植菌棒增加到了21万个。
小菌菇成富民大产业
除了“盘活”林下经济,小小菌菇还带来大量的就业机会。
在菌菇大棚内,今年已71岁的村民刘贤武正与同村村民们搬运着香菇菌棒。 “这里活轻松离家近,一天80块,一年能赚一万多块钱,足够生活花销了。”刘贤武高兴地说道。
“菌菇种植都是轻体力活,来这务工也都是村里老年人,去年采收高峰期就请了将近100人,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目前已有45户村民参股入社分红。”李子孝介绍说。
今年,基地又尝试引进了“耳”中新贵——玉木耳。目前玉木耳菌棒已全部培育挂架,要不了多久就可以长出洁白如玉的玉木耳来。
据了解,玉木耳由吉林农业大学李玉院士团队选育,其外形像一朵朵白色花瓣,营养价值要比黑木耳高10多倍,价格也比普通黑木耳高,深得市场青睐,是食用菌界的“白富美”产品。
展望未来,李子孝还有更大的抱负。“我们正计划引进有实力的农业企业一起种菌菇。”李子孝表示,长丰县是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县,县里搭建有智慧农业谷、中国菌物谷等农业科创平台,有科技创新、资金支持,加上优质的生态资源,多方合力,相信可以实现多方共赢,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春天的脚步催人奋进,乡村的“菇”事还在续写。李子孝表示,合作社还计划开发乡村菌菇采摘游等,通过持续深耕食用菌产业,不断壮大规模、延伸链条、突出特色、提升产业附加值,全力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