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盎然,务川自治县的田间地头焕发勃勃生机。在黄都镇三合村的羊肚菌种植基地,一朵朵羊肚菌破土而出,工人们正小心翼翼地采摘、分拣、打包;燕龙村的马桑菌温室大棚内,湿润的空气中弥漫着菌香,村民们忙碌的身影与成排的菌棒交相辉映。近年来,务川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将小菌菇发展为富民大产业,通过“基地+农户”“技术+市场”等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在家门口每天挣100元,顾老养小两不误。”黄都镇三合村村民邓品芬轻剪羊肚菌根部,笑容比春阳更暖。自村里建起羊肚菌种植基地后,她成了这里的固定工人。基地负责人项江伟介绍,今年种植羊肚菌20余亩,基地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和订单收购等方式,带动周边村民参与,实现“家门口”增收。
在燕龙村马桑菌种植基地,60余个温室大棚整齐排列,菌棒错落有致。基地负责人胡小波正为村民示范采摘技巧:“剪菌子要贴着根部,这样卖相好,客户更满意。”马桑菌因口感鲜嫩、营养丰富,深受市场青睐。基地通过科学管理和精细化操作,确保菌菇品质,年产量达13万斤,产值在80至100万之间。
产业提质增效离不开技术支撑。羊肚菌种植基地从菌种选育到温湿度控制全程精细化管护,务川自治县农业农村局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指导科学种植。目前,基地通过冷链物流将干菌发往深圳、澳门等地,单次发货量达200至300斤,市场反馈良好。
马桑菌基地则依托当地丰富的林业资源,构建从菌种培育到销售的全产业链。胡小波通过多年摸索,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种植管理模式,产品供不应求。为拓宽销路,他借助直播带货推广马桑菌:“用排骨或鸡煲汤,汤汁浓郁,特别鲜美!”直播间吸引全国顾客下单,线上销售渠道日益畅通。
近年来,务川自治县通过免费技术培训、订单保底收购等举措,引导村民深度参与菌菇种植产业链,并构建“本地直供+云端拓市”双轮驱动模式:县内开通“鲜菌直通车”,提供从田间到餐桌的配送服务,县外依托电商平台将马桑菌等特色产品销往全国,形成“山货出山、优品优价”的市场格局。
“通过‘政策扶持+技术赋能’双轨并进,今年,全县已发展建成菌菇种植基地21个,总面积达2540亩,预测年产量约60万斤,年产值突破4500万元。”务川自治县农业农村局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大队长陈洪介绍,目前累计开展农技培训50场,覆盖群众378人次,并推动加工设备升级和种植技术优化,全面提升产业效益。
从深山菌棚到都市餐桌,务川的羊肚菌、马桑菌以其独特品质和高效效益,成为乡村振兴的“金色名片”。一颗颗小菌菇,不仅鼓起了村民的“钱袋子”,更激活了乡村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在生态优势与政策护航的双重驱动下,务川正书写着“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持续注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