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传
1943年,出生于福建省连城县林坊乡。
1968年,毕业于福建农学院农学系,下放福建宁化水茜公社杨城大队插队。
1971年,提出以草代木栽培食药用菌。
1973年,在福建宁化发现茶新菇、连城发现朴菇、在宁化安远发现盾形木耳。
1986年,用芒萁、五节芒、类芦等野草以草代木栽培香菇等食用菌获得成功。
1991年,获第二十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日内瓦州政府奖及金奖。
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1993年4月,赴日本金泽县加贺市实施与日本的菌草技术合作项目,中国首次将农业技术专利使用权转让给日本使用。
1993年-2007年,任福建省政协第七、八、九届政协委员。
1994年4月,获第八十五届国际发明展法国内政部国土整治规划部奖;12月,获专利新技术博览会金奖。
1995年,获中国十大扶贫状元称号。
1996年,提出并实践“用水调温”法,已在中国福建、日本仙台、巴西圣保罗各地广泛应用。
1997年,提出“用土调温保湿法”,首次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应用,现已在我国和非洲的南非、卢旺达、莱索托等地广泛使用;获中国农村科技杰出人物称号。
1999年,首次在宁夏贺兰山下黄羊滩的荒漠地上种植菌草,当年亩产鲜草2.4万斤,已在银川永宁县、盐池县、固原市等地应用,为荒漠治理开拓新方向。
2000年,出版著作《菌草学》,应埃及农业部邀请访问埃及,提出中埃沙漠菌草业方案。
2002年,获教育部提名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6年,获“联合国国际生态科学院院士”称号。
2011年,获全国扶贫先进个人称号,担任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
2012年,获海西产业人才高地创新团队领军人才称号。